5月11日,四川省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在成都召開。會上,共青團四川省委書記張榮,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民主鎮雪峰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立克攏攏,中鐵二院高原鐵路項目副總設計師、青年突擊隊負責人畢強等7人作交流發言。他們紛紛表示,將堅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奉獻,勇于開拓創新,堅持勤學篤行,弘揚新風正氣,爭當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新征程中貢獻青春力量,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偉業中續寫青春榮光。
今日,四川日報全媒體摘登他們的精彩發言,以饗讀者。
立克攏攏在座談會上的精彩發言
↓↓
帶著群眾一起干 振興鄉村作示范 立克攏攏(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民主鎮副鎮長、雪峰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我叫立克攏攏,是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民主鎮副鎮長、雪峰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是一個從大山走出去又回到大山的青年。乘著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的春風,我和許多像我一樣的年輕人一起揮灑汗水、追逐夢想。昨天上午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很振奮、很溫暖。身為一名彝族青年,我更加深切感受到黨對我們的關心,一定會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個更美好的中國。作為第26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獎者,借此機會,我想用“三段經歷”來匯報自己的成長感悟。
第一段經歷:返鄉創業,做迎難而上的“逆行者”。我是村里為數不多的大學生。2013年,大學畢業后,我與朋友在成都合伙創辦了一家小公司,家也安在了成都??墒羌亦l依然是我的牽掛,特別是逢年過節回家時,看到泥濘的小路、破舊的房子,想到村里的孩子還要在這樣的環境里成長,總覺得不是滋味。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的念頭,在我腦海里漸漸地生了根。
2015年,在先后考察了養豬、養羊、養雞等項目后,結合雪峰村的自然條件,我毅然決定回鄉發展肉牛養殖。對于我的決定,起初父母并不理解,但還是拿出了全家僅有的7萬元支持我。我和村里的幾個年輕人一起成立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流轉100畝土地種草,建起1300平方米的養牛場。其間,相關部門主動幫我協調解決困難,團縣委安排我參加了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培訓,并幫我申請了30萬元返鄉創業貸款。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學了養殖技術,加入合作社,大家的收入增加了,日子也變好了。
第二段經歷:脫貧摘帽,做滄桑巨變的“親歷者”。經過一年多的發展,我這個“小年輕”獲得了黨組織的信任和鄉親們的信賴,當選為雪峰村黨支部書記。從那時起,我感覺肩上的責任更重了,讓鄉親們過上更好的日子成了我最大的夢想。
要致富,先修路。雪峰村通往外界的路崎嶇難行,村民到鄰鎮趕集不是蹚河就是爬山。我動員黨員帶頭,組織群眾成立道路攻堅隊,義務投工投勞,僅半年時間,就全線硬化了13.6公里的通村公路。脫貧致富,發展產業是關鍵。我們提出了“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思路,以村級扶貧資金和貧困戶產業發展資金入股肉羊、肉牛養殖等產業。通過“保底分紅+效益分紅”模式,貧困戶實現了穩定增收,村集體經濟實現了“零”的突破,如今達到了253萬元。
在脫貧攻堅中,我們與到村里和我們同吃同住同勞動的駐村工作隊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工作隊中絕大多數干部和專業技術人員都是年輕人,他們舍小家、為大家,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讓我們彝家舊貌換新顏。2017年,雪峰村順利出列。
第三段經歷:鄉村振興,做守土有責的“答卷人”。2018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大涼山腹地調研,讓我們彝族同胞倍感溫暖,也更加堅定了我們持續奮斗感黨恩的信心。2021年,馬邊縣從鄉鎮事業人員、優秀村干部和駐村第一書記等“三類人員”中選拔鄉鎮班子成員,我有幸當選民主鎮副鎮長,繼續兼任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還被評為“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我深知,這是黨組織對像我這樣扎根在基層的廣大年輕人的認可,是新時代給了我們廣闊的舞臺和出彩的機會。
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我們一定更加珍惜中央、省委的關心,擼起袖子加油干,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今年,我們將進一步壯大牛羊產業,擴大白竹種植面積,持續做好農村集體經濟,帶領更多群眾發家致富。
在共青團建團100年之際,我榮獲了團中央授予中國青年的最高榮譽,感到無上榮光。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大力弘揚偉大脫貧攻堅精神,帶領更多的年輕人扎根基層,艱苦奮斗、無私奉獻,腳踏實地、求真務實,加快推進鄉村振興,讓老百姓的錢袋子再鼓一點,讓鄉親們的小日子再美一點!
(責任編輯:楊梅)